今天我們分享的文章,則主要聚焦在企業,特別是創業企業的專利申請策略。這篇文章雖然不像之前那篇文章一樣面面俱到,但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企業專利申請策略非常規范的指南。
盡管現在全球經濟有“逆全球化”的趨勢,但是,全球的專利制度卻仍然在趨于一致,例如,美國逐漸回歸加強對專利權人的保護,歐洲推行統一專利制度,英國脫歐但是仍然保留在EPO里,中國的專利制度在不斷和世界接軌。因此,中國企業的專利申請策略,也一定會遵循相同的規范。
主要的專利申請策略包括:
確定公司的主要市場和競爭對手:好的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應該爭取同時覆蓋自己和競爭對手的、現在和未來的產品。
制定預算:有了預算才能知道可以申請多少專利,以及進一步確定申請的優先級。文中以美國為例,申請一件專利初始的官費大約為1600美元,而代理費根據專利的復雜度不同,可能為3000美元到15000美元。
確定專利申請的國家:在公司業務的關鍵市場申請專利,在不同國家申請專利會提升專利的價值。
識別發明:通過“專利例會”,請主要技術人員提出發明的構想,對產品以及產品的制造方法都申請專利,專門監控競爭對手的專利,從而找到合適的專利申請方向。
確定專利申請的時機:美國專利法給予發明人一年的寬限期,即發明人在發布產品、參加展覽等披露發明的行為之后,給予發明人一年的時間考慮是否申請專利,如果在一年內申請專利,發明人自己的披露行為不構成現有技術。但是,大部分國家都沒有這樣的寬限期,因此,最好的申請時機,還是在公開披露產品之前。
考慮創收的策略:謀求通過專利許可獲利。
將專利視為資產:專利證書不光是一張紙,專利絕對是創業公司的重要資產,其在上市或者被收購時價值將會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長。(這在中國也是一樣)
謹慎考慮政府資助:美國也有專利的政府資助資金,但是,接受了政府的資助,同時可能要接受附加的一些條件,例如,免費許可給政府,或者,不得獨家許可等,因此需要謹慎。
考慮標準組織的影響:如果公司參加制定標準的活動,那么,申請標準相關的專利也需要遵守標準組織的專利政策,例如,FRAND原則。
定期審核專利申請策略:根據公司經營情況的變化,定期更新專利策略。例如,更新產品,那么,就需要考慮是否維護舊產品相關的專利,以及申請新產品的相關專利。